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從“最后一公里”、大抓基層、全覆蓋,到戰斗堡壘、執政之基、力量之源、長遠之計、固本之舉等,多次講話突出強調夯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這個根基。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機制全面完善。廣東新一輪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也明確要求不斷提升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效能。
當前,面對日益繁重的城市基層任務、難以預估的突發性公共危機以及不斷增長的群眾服務訴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日趨重要。在新形勢下推動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著力點在于“強基、活社、智治”。
“強基”:建強社區黨委,鞏固執政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好,發揮好戰斗堡壘作用,服務和帶領好居民群眾,共同把社區建設好、管理好、治理好?!币怀黾訌娚鐓^黨委的領導和工作能力,構筑社區黨建的“四梁八柱”,夯實黨和政府執政的穩固根基。特別是在疫情防控當中,以社區黨委為核心的社區工作者隊伍成為第一道防線,是打贏打好疫情防控硬仗的重要環節。
為此,一是增強社區黨委的統籌協調能力。突出街道黨工委和社區黨委的核心引領作用,整合轄區組織資源和治理資源,推動街道與社區善治。推動管理下沉,加快形成以社區黨委為中心的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格局,建立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嚴密組織體系和工作運行機制。推動社區黨建、綜治、民政、城管等各類網格整合成治理“一張網”,配強網格資源力量,逐漸形成網格發現、社會呼叫、分級響應、協同處置的工作機制。二是增強社區黨群服務能力。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要堅持以社區居民為中心,在加強硬件建設和資源投入的基礎上,把居民參與度和滿意率作為評價黨群服務中心的首要標準。拓展服務空間概念,將社區轄區內的公園、體育場、圖書館、警務室、社康中心等納入社區黨群服務資源庫,推動社區服務資源共享,讓更多的服務資源惠及社區居民。
“活社”:激活社區,推動多元主體參與社區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組織居民群眾參與社區治理,實現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鄙鐓^不僅是黨的執政根基和國家治理單元,也是居民居住休憩的生活空間。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是社區發展的重要動力。社區黨委作為政府部門的“針頭”,承擔“屬地管理”的責任,履行著行政事務在社區落地的治理職責。
為此,要激活社區,鼓勵更多的居民和社區主體參與治理過程,提升社區共治能力。一是要為社區黨委減負。社區黨委不僅是落實黨務和行政事務的準科層化組織,還是黨聯系和服務居民群眾的組織紐帶。要讓社區黨委從繁瑣的行政事務中擺脫出來,通過數字技術手段解決公共服務供給,通過整合基層執法隊伍解決社區糾紛。社區黨委將更多精力聚焦于社區場域、社區居民和社區事務,組織動員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活動,溝通鄰里、聯絡情感,增進社區認同感和歸屬感。二是要動員社區主體參與。社區居民、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和社會組織是社區場域的成員,也是社區治理的主體。根據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不同群體的特點,為各類治理主體提供了解民情、溝通民意、民主協商、促進共識的參與平臺,真正構建起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的社區共同體。
“智治”:推廣數字技術,推進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讓城市運轉更聰明、更智慧?!笨蓪ι鐓^治理的數字技術應用進行探索,實現上下貫通、條塊協同,構建基層治理的指揮系統、工作系統和預警系統,成為社區治理的智慧大腦。
為此,要推動數字技術在社區治理中的應用,提升社區智慧治理能力。一是加強數據整合集成,實現“一網統管”。打破“數字鴻溝”,整合社區人口、房屋、公共設施、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等數據,構建社區治理數據庫,實現人、房、法人、城市部件、地理信息、視頻資源等“一網統管”,做到每個城市部件主管單位、權屬單位、養護單位、所屬區域等信息清晰呈現。二是加強物聯網感知設備建設,提升智慧預警能力。推進自來水、電力、燃氣、排污、交通路網、地下管網等物聯網全域覆蓋,在社區布設消防通道地磁感應、井蓋狀態監測、雨污水管線監測、電器火災監測設備等,相關數據接入社區治理數據庫,提升社區安全防控的預警能力。三是加強數據分析能力,提升智慧決策水平?;谏鐓^大數據資源,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算法、信用評價等技術手段,開展社區智慧治理,進行適齡人口學區預警、社區老人服務自動推送、社區交通提前疏導等。
(作者:陳家喜,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副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