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單

    媒體聚焦

    光明日報|改開院前海學術沙龍聚焦黨建引領超大城市基層治理的“深圳實踐”

    發布時間:2022-11-09 【字體: 視力保護色:

      11月8日,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主題的前海學術沙龍在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舉行。沙龍研討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展開,邀請了全國黨建研究會、廣東黨建所、南方雜志社、深圳市委黨校等專家學者圍繞黨建引領城市社區治理深入研討,圍繞深圳城市基層黨建的實踐探索與創新經驗廣泛交流,為推動城市基層黨建理論創新和深圳城市治理現代化建言獻策。此次沙龍由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深圳市坪山區委黨校主辦,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政黨發展研究中心承辦。


    沙龍現場稿件


    匯集“智慧”——專家齊聚研討基層治理有效路徑

      基層治理既是國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眾感知公共服務效能和溫度的“神經末梢”。如何更好做好黨建“加法”,賦能基層治理?深化黨建引領城市社區治理有哪些路徑值得探索?怎樣補齊基層韌性治理短板,提高市域社會治理能力?此次論壇的專家發言環節由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陳家喜主持。來自全國黨建研究會、廣東黨建所、南方雜志社、深圳市委黨校等機構的專家學者從多角度進行了深入研討。

      大家一致認為,進一步探索黨建引領城市社區治理的有效路徑,要將建強社區黨委“組織力”、激活社區“共治力”和數字賦能“智治力”進行有效結合,發揮社區治理機制創新與技術創新疊加的治理效能。要通過賦權增能強化核心,加強社區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增進社區黨委在城市基層治理中的統籌協調能力,鞏固社區黨委在基層治理的領導核心地位;通過擴大參與,鼓勵更多的居民和各類社區主體參與治理過程,提升社區共治能力,增進社區認同感和歸屬感;通過數字賦能,運用社交媒體、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智慧感知等技術手段應用于城市社區治理,不斷推進城市社區治理的智慧化和智能化。

    探索“創新”——街道書記現場分享實踐經驗

      街道是城市工作承上啟下的關鍵節點,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必須把街道黨組織做強。本次沙龍也邀請到了來自羅湖、南山、龍華和鹽田等區的街道黨工委書記交流基層治理經驗?!敖值罆浾勚卫怼杯h節,由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何莉主持。

    羅湖區東曉街道:繪制“經緯圖”破商業廣場治理痛點

      如何把商業廣場打造成一個集合黨建、治理與服務于一體的開放式黨群服務平臺?利用民生微實事項目建立一座包含珠寶、黨建、親子等不同類型的圖書館,滿足群眾多樣化閱讀需求;打造融黨建活動、學習提升、便民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鉆石”暖蜂驛站,滿足廣場快遞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的實際需求……羅湖區東曉街道黨工委書記李智介紹該街道在全市率先開展廣場黨建的試點情況。城市商業廣場涉及駐區商戶、消費顧客、黨員職工、物業公司、廣場周邊居民以及快遞小哥等新就業群體。街道以IBC環球商務中心廣場為試點,在業態復雜多元、人員密集流動的商業廣場,通過發揮黨建功能引領“跨界業態+產業全鏈條+商務樓宇”一體化融合發展,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圈發展與基層治理的效能,探索出一條不同于單位、社區、樓宇、園區以及網格的區域化黨建新模式。

      李智表示,面對人流密集、珠寶產業聚集、交通便利、資源豐富且多樣等特點,東曉街道黨工委繪制IBC廣場黨建治理經緯圖,設置“非屬地黨員”報到點和“廣場先鋒角”,成立騎手先鋒隊和安保治理隊,構建“一核多元”的黨群共治格局;繪制廣場黨建宣教緯線,打造廣場黨史文化墻及戶外新時代大講堂,打造黨史宣傳與教育的新空間;繪制廣場黨建服務經線,集合圖書館、暖蜂驛站、平急兩用核酸檢測點等服務設施于一體,構建開放式、集約化的黨群服務新平臺。

    龍華區民治街道:“一社三會”機制搭多元化參與平臺

      位于深圳五區交會處的龍華區民治街道,特大型綜合交通樞紐深圳北站所在地,實際管理人口超過90萬,人員結構多元、訴求多樣、社區管理難度大。迎難而上、先行先試的民治街道書寫的“答卷”,也為新興城區的基層黨建工作提供了更多可參考、可推廣的經驗。去年民治街道北站社區黨委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這也是深圳唯一獲此殊榮的社區。

      在沙龍現場,龍華區民治街道黨工委書記廖文芳分享了近年來民治街道以黨建“聚勢”引領基層治理“增能”,強化基層治理創新,積極探索高密度城區治理路徑的創新舉措?!拔覀兎e極探索構建‘一社三會’工作機制,即居民議事會、專家參事會、黨群共享會,搭建多層面、制度化的多元參與平臺,大力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將社區治理由點到線到面逐步擴展,讓居民群眾從‘旁觀者’成為‘參與者’,變‘被動治理’為‘主動治理’?!绷挝姆颊f。在現場,他還介紹了民治街道通過優化服務載體、精細服務內容和創新服務機制等措施,讓社區服務更好滿足居民需求,讓社區真正成為居民舒心、安心的港灣。

    南山區南頭街道:前海社區工作法“2.0”版促治理更精細

      近年來,南頭前海社區積極探索社區治理新模式,總結提煉出“1+1+N”的前海社區工作法。該工作法于2018年12月成功入選全國100個優秀社區工作法,是廣東省上榜的6個社區之一?!拔覀兘衲暧滞瞥隽饲昂I鐓^工作法的2.0版本?;鶎由鐓^治理要運用發展、全面、系統的思維進行精細治理,實現各區域各部門之間信息和資源的實時溝通和有效配合,同時注重推動社會多元主體參與?!蹦仙絽^南頭街道黨工委書記黃健結合自身工作經歷,交流了根據轄區實際,以黨建引領提升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智慧化、社會化水平的具體實踐探索。

      “我們在探索中突出建強服務組織,在前海社區的9個小區全覆蓋建立了‘小區治理伙伴’,把業委會委員、物業骨干、小區自組織負責人攏起來,共同參與民生服務?!秉S健表示,要注重突出構建服務機制,借鑒新時代“楓橋經驗”理念,建立民意訴求收集、協商、解決、跟蹤、反饋的閉環服務機制,通過“需求直通車-議事茶話會-事項專班制-進度通報單-辦結告知信”等5個抓手,建立全周期問題解決路徑;突出鏈接服務資源,既鏈接社區現有的學校、社會組織等豐富資源,還積極鏈接工商稅務、法律等優質資源為居民服務;突出優化服務項目,根據不同類型居民需求,謀劃確立特色服務項目,如為老年人提供適老化改造項目等,得到居民群眾點贊。

    鹽田區沙頭角街道:“黨建+網格”雙網融合服務民生

      在老舊城區治理難的大背景下,怎么樣通過黨建工作提升轄區群眾的獲得感?“黨建主要還是做人的工作。我們通過黨建網格化將最廣泛的力量和最優質的資源引導到社區治理來,由過去的‘單兵作戰’向‘協同善治轉變’,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格局?!丙}田區沙頭角街道黨工委書記汪斌分享了以黨建工作“網格化”服務民生的創新經驗。

      據介紹,沙頭角街道在72個工作網格的基礎上,搭建了32個黨建工作網格,將街道干部、社區黨委委員、“兩代表一委員”等“編隊入網”,街道處級干部擔任黨建網格長,實現街道與社區治理資源“碰頭”。

      黨建網格化的多年探索,讓黨組織鏈條從打通“最后一公里”精準到連接好“最后一百米”,真正受益的還是轄區居民。為40余戶獨居老人安裝“安全黑科技”智慧煙感報警器,面向失能失智獨居老人實施的“一碗暖湯”6大項居家康養服務……沙頭角街道還以黨建網格為出發點,印發相關制度文件,確立了“組織聯建、民意聯匯、矛盾聯調、環境聯治、舊改聯促、應急聯動、困難聯幫”黨建網格“七聯機制”,探索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切實發揮黨建“引領、融入、保障”作用。

    (作者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嚴圣禾 通訊員鮑文娟 趙怡霈)



    附件下載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