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單

    理論聲音

    川渝高竹新區可以創新更多“特區經驗”

    發布時間:2021-06-10 【字體: 視力保護色:

           2021年6月8日至9日,首屆川渝高竹新區黨建論壇在四川廣安舉行,本次論壇以“同繪一張圖·共建雙城圈”為主題,旨在探索黨建引領下的川渝高竹新區改革創新。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副院長陳家喜教授受邀參會并做主旨發言。

    馮國偉.png

           深圳與廣安有著不解之緣。廣安是小平同志出生和成長的地方;深圳是小平同志改革開放思想孕育和踐行的地方。深圳推進區域協作的思想基礎源于小平同志提出的“兩個大局”戰略思想。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深圳區域協作提出更高要求,明確深圳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規劃建設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在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大課題下,深圳正以創新與實干奮力打造一個“區域協作”的生動樣本。以深汕特別合作區、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為例,以期對川渝高竹新區有所啟發,因地制宜,創新更多“特區經驗”。

         從區域協作初衷上看,中央支持及地方政府協同是區域協作的破題“先鋒”。深汕特別合作區是落實對口幫扶政策,先進帶后進;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更多的是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雙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川渝高竹新區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部署的生動實踐。

         從區域協作動力上看,政策高地鑄就投資熱土,投資者更青睞政策特惠的區域。要吸引投資者在欠發達、未發展的地方投資,則需要該地擁有更多的優惠政策措施。因此,出臺包括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項目引進、人才發展、科技孵化、研發創新等專項扶持政策在內的特惠“政策包”,將為區域協作發展凝聚強大合力。

         從區域協作可持續上看,創新體制機制是關鍵“鑰匙”。體制機制比政策更具持續性。打破行政壁壘,打破體制機制的藩籬,不斷優化和理順新區開發的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進產城景深度融合,實現兩地共建、共管、共治、共同運營。

         川渝高竹新區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這一國家級戰略的重要舉措,從啟動新區謀劃,到組建籌備機構,再到兩省市政府共同批準,只用了4個月的時間,可謂進展迅速!相信,川渝高竹新區將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先行區和新時代的“經濟特區”。藍圖繪就,未來可期!

    馮國偉2.jpg


    附件下載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在线播放